史梅塔納(Bedřich Smetana 1824-1884)是一位捷克作曲家,也是波西米亞(今捷克一帶)國民樂派的先驅,史梅塔納可以說是一位「天才型素人音樂家」,因為他五歲就能擔任四重奏的小提琴手,六歲更是彈得一手好鋼琴,八歲開始作曲,但儘管他如此的聰穎早慧,卻始終沒有進入過音樂學院!史梅塔納早年在布拉格發展的並不順遂,加上受到奧國監控,32歲時前往瑞典任教和指揮,才開始全面發展個人音樂事業; 6年後,史梅塔納回到捷克,此時奧國國力大減,國民劇院也成立,他便開始從事歌劇寫作,他的創作成功發揚了捷克民族文化,和捷克的獨立可說是密不可分,因此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
其中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Má Vlast》的六首樂曲從1874年到1879年陸續完成,包括了《高堡》、《莫爾道河》、《薩爾卡》、《波西米亞的草原與森林》、《塔波爾》、《布拉尼克》,全組曲描繪史梅塔納對祖國捷克的情感牽繫、以及對捷克歷史的沈思,每一曲皆以捷克的自然風土及民間傳說為主題,在這些富麗、具戲劇性的樂曲中,不時沁出清新動人的民謠曲調;其中第二段的「莫爾道河」(Vltava,The Moldau),更是本曲中最著名及被喜愛的樂段,此曲描述捷克人賴以為生的莫爾道河流域的風景。
<莫爾道河,Vltava,Die Moldau / 布拉格>
莫爾道河南北向穿越整個捷克,並流經首都布拉格市,可說是捷克民族的命脈。而根據史麥塔那的標題說明,在這樂段裡,先分別敘述莫爾道河的兩個源頭,在匯流之後進入波西米亞平原,河寬漸寬並平緩的經過布拉格市,與聳立的城堡邂逅;由於河流是平靜溫和的流過,不是奔騰湍急的水流,所以當我們欣賞此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它的悠然自得氛圍。
< Die Moldau,莫爾道河(豎琴版) >
而現在豎琴演奏的《莫爾道河》版本,是由同樣來自捷克的Hanuš Jan Trneček(1858-1914)改寫而成,他是一位豎琴演奏家、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他在布拉格音樂學院教授豎琴演奏、鋼琴演奏及作曲,催生了整整一代卓越的捷克豎琴家及音樂家;作為一位作曲家,儘管Hanuš是自學成才,但不論是豎琴還是鋼琴,有很多曲子是非常成功且廣受觀眾歡迎的,他也改編多首經典曲目給豎琴獨奏演出,其中最有名的曲子之一就是這首《莫爾道河》。
< Hanuš Jan Trneček,1858-1914>
原曲是由交響樂團演出,大家可以欣賞看看與豎琴演奏版本的不同:
影片中的豎琴家:Xavier de Maistre(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