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ady-in-the-costume-of-a-classical-greek-harp-player.jpg 



每當談到豎琴的歷史,都會看到「Lyre里拉琴」這個字,有人說它是最接近天堂的樂器、是天使使用的樂器,更是豎琴的前身;也許是因為外型,可能是彈奏的聲音,也可能因為同是撥弦樂器,無論如何,里拉琴和豎琴一樣都是屬於療癒樂器之一。



4031749500_9c093b9538.jpg 



里拉琴(英文:Lyre,希臘語:λύρα)起源於西元前三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埃及還有敘利亞等地,常見的形象是在共鳴箱上有兩根向上彎曲的直木條,並在中間加裝一條橫置的木條,然後在綁上幾條線來固定琴弦,造出一個傳送音律震動的媒介;值得一提的是,最早期的古老里拉琴的共鳴箱是用龜殼所製,後來才逐漸開始用木頭製作的共鳴箱,另外,里拉琴的琴弦數也沒有一定標準,大多在五至八根弦之間,而最常見的就是由七條弦所組成的里拉琴。



The-Lyre-Player.jpg 



大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繪畫作品中,那些以宗教或希臘羅馬神話為主題,作品中的眾神拿著里拉琴演奏的畫面,讓一般大眾覺得好奇這種樂器到底能彈出多美的音樂?於是開始有人就按照畫作裡的里拉琴樣子去打造,所以其實里拉琴的種類非常多,很難去歸納出一個統一的樣式,唯一共通點就是里拉琴的共鳴箱都較狹窄,主要是為了方便攜帶和演奏。除了獨奏之外,中古時期希臘的吟遊詩人經常藉由里拉琴來烘托吟詩的氣氛,這項樂器也很適合用於歌唱的伴奏;可惜的是,里拉琴在中世紀後期就慢慢沒落,如今只有在少數古樂學術發表中才可能聽見。



leier_instrumente_.jpg 



那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里拉琴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稱為「Modern Lyre(譯:現代里拉琴 / 新世紀里拉琴)」(如上圖),有別於「古希臘里拉琴(Ancient Lyre)」是一種歷史仍不滿百年的新樂器,現代里拉琴擁有非常獨特的結構和音質,有些人稱之為小豎琴,但是它的彈奏方式卻和現代豎琴大異其趣,舉例來說,不同於豎琴的勾弦,現代里拉琴的彈奏方式為獨特的「撫弦」(下圖)。



hermeslyre_up.jpg 



彈奏者會將里拉琴倚放在左大腿上,並像地球儀一般前後左右稍微傾斜卻又能保持基本的平衡於大腿上,而琴與身體的角度是剛好我們將雙手前臂往上舉起時,兩隻手掌剛好各自位於琴弦左右兩側形成如合掌祈禱的手勢,而只要角度是正確的,手指與琴弦應該會是平行的。另外在彈奏的方面,琴弦基本上都在同一側,只是有前有後,而右手負責往前的全音弦(如鋼琴白鍵),左手負責後面的半音弦(如鋼琴黑鍵),但如英國專業里拉琴演奏家John Billing先生所言,彈奏里拉琴其實沒有標準指法,通常是依照不同曲目所需要可以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運用到所有手指(但拇指只有在特殊狀況下才會使用)來彈奏,那就是最好的指法!基本指法概念只是供參考,因為有時候右手也會需要小心的穿過兩根全音弦去彈奏後方的半音弦,相反的左手也會需要穿越後方半音弦去彈奏前方全音弦。



只要持琴和彈奏方式正確,彈奏里拉琴不僅可以帶給他人柔美的琴音,也能讓聆聽者從演奏者專注及平和的演奏神情中,收到一股平靜的氛圍!



一起來聽聽看這位日本里拉琴演奏家「三野友子」的彈奏,「Summer Wind」:



另外我們可以來聽聽看,當里拉琴與撥鍵豎琴相遇,一起合奏的感覺會是如何呢?來自全球知名里拉琴演奏家John Billing,及Billing的日本好友也是愛爾蘭豎琴演奏家Mitsuyuki,共同演奏這首Mitsuyuki原創的「Memorial」:




Egypt-music.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豎琴中心小編 的頭像
    豎琴中心小編

    台灣豎琴中心 Taiwan Harp Center

    豎琴中心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