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法國的Alphonse Hasselmans(1845-1912)是一位知名的作曲家,同時也是優秀的豎琴家,所以當他為豎琴譜曲的時候,尤其能將豎琴的特色展現至最完美的境界!Hasselmans於1884成為巴學院的豎琴教授,其巴學院的教授方式,以及他個人在豎琴音的創作風格,建起所謂「法國學派」(The French School)的豎琴風潮。

 

 

所謂「法國學派」的豎琴風潮乃是在作品中展現精緻的音性,也就是在單一作品中使用大量不同的音色效果、旋發展區域、及節奏變化等。他在晚期的作品風格遂成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法國印象派豎琴音的先鋒,也同時被使用成有價的教學資源。

 

 

4478_3427_large.jpg  tumblr_m798xgJQaT1qgrasco1_500.jpg  

 

 

 

Hasselmans創作約五十四首豎琴獨奏曲,全部皆為「特性小品」(Character Piece),這首La Source( Op. 44)是他在印象派風格上的代表作之一,整首作品裡全部的主題皆隱藏在快速下行的分解和弦中,固定音型的分解和弦,及忽隱忽現的旋,搭配細緻的力度變化與對比充分表現出泉水源源斷的意境。

 

 

LaSourceDeLaVie.jpg  

 

 

由於豎琴的演奏方式與優美音色,特別容易去詮釋潺潺流水的感覺;法文La Source,中文有人翻譯”泉水”、”流水”或是”噴泉”,但不管怎樣全都是La Source

 

 

3-source-de-Loiret.jpg  

 

 

最後,分享另一個影片,由天才音樂男孩、來自英國的Benjamin Creighton Griffiths的演奏,雖然他現在已經是一位優秀的青少年了,但是這裡我們來看看他小時候的音樂表現。

 

 

 

0021.gif  影片中的豎琴家:第一個影片—Isabelle Moretti(法國)

                                    第二個影片—Benjamin Creighton Griffiths(英國)

 

 

arrow
arrow

    豎琴中心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