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我們的豎琴之旅前,先讓大家瞭解一下,我們的多數文章實屬分享,這篇工廠巡禮也不例外,由於豎琴實際製作過程其實非常繁雜,有太多道手續和步驟,甚至需要有木頭和金屬零件機械的專業知識背景,才能擁有更全面的瞭解;在這一天半的參觀過程,小編及老師們已經是很用力地聆聽ˋ詢問及拍照記錄,而現在也是盡力把我們聽到、看到、學習到的體驗,化成文字加上照片,與我們台灣豎琴中心的親愛的朋友們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從中獲得一些有趣的資訊~
這一次由台灣豎琴中心總監邱孟璐領隊遠赴法國,大家一起去參觀CAMAC豎琴工廠,這趟參觀與學習之旅,著實開了我們的眼界,除了弄清楚豎琴製作過程之外,在過程當中也更了解CAMAC豎琴製作團隊的目標願景及投入,那種全力以赴、全神貫注的製作過程也著實令人敬佩。
2016年的六月初,台灣豎琴中心團隊抵達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休息兩天後開了將近四小時的車程,車邊景色從高樓城市景觀慢慢轉變成清新大自然風景,正當我們對這偏僻的地方有點疑惑時,就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標誌,頓時大家都豁然開朗且非常的興奮雀躍!
沿著指標直行幾分鐘後右轉,一片乾淨白色牆面的工廠映入眼簾(與小編想像中的工廠形象不太一樣,所以小小驚嘆了一下),停好車後大家迫不及待搜尋入口處,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參觀之旅!
此趟工廠內部的參觀,整整花了三個小時才全部走過一遍告一段落,倒不是說工廠大到要走三個小時,是走走停停包括解說和拍照記錄的時間就是需要這麼多;而從頭到尾完全由執行總監Jakez親自向我們介紹和解說,這讓我們非常地敬佩,因為他不是只有走馬看花的帶我們瀏覽一次,從不同木頭質地和產地、各區工作細項到金屬零件生產檢驗等等,他都非常詳盡的為我們解說,由此可見Jakez是一位親力親為的領導者,才會對於工廠作業流程及細節有如此清晰的瞭解。
(圖/ 連結辦公區與豎琴製作區的通道,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左手邊牆上,有一排當代知名法國豎琴家們的照片,全都擁有和彈奏CAMAC豎琴,而這些照片特別的是由CAMAC邀請法國頂尖攝影師來為豎琴家們拍攝;另外,走廊兩邊各有一些房間,像是豎琴成品區、攝影區、試音室等等都是在這裡。)
首先,Jakez告訴我們,整個工廠除了最前方的辦公區,後面佔最大面積的區域可以分為兩大區,分別是「木製區」及「金屬裝置與零件生產區」。
「木製區」
Jakez帶領我們從「木製區」開始參觀,我們最先來到這個屬於「木製區」最裡面也是最安靜的空間,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間專為所有木材打造的儲藏室,裡面存放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質地的木材,也因此儲藏室嚴格控管濕度及溫度,以確保木材的品質;這裡有來自奧地利的櫸木、加拿大的楓木等等不同木材,不同的木材根據其不同屬性、特質、剛度重量比等等條件,會放在豎琴不同的部位,像是撥鍵琴的琴柱使用的就都是櫸木,因為櫸木沉重、堅硬、強度大且抗震能力強;不過通常櫸木顏色偏深,若需要製作淺色的撥鍵琴,會另外貼上一層淺色木片貼皮,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原木色撥鍵琴的價格會比深色來得高一些的原因。
(圖/存放木材的儲藏室)
(圖/較深色的這區大多都是櫸木)
(圖/這是運用交錯結合技術的合成木,通常是用在豎琴最上面的琴頸,就是有撥鍵或是踏板琴機械面板的那一部分,可以從上面的繪圖看的出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用來製作豎琴靈魂的音箱板木材"雲杉木"(相關文章請參考:CAMAC豎琴的靈魂—音箱版),如果有看過我們之前介紹得音箱板文,就會知道雲杉木其實非常珍貴,而由於雲衫木的出處、木材特性與細膩度都和其他木材都不同,需要不同數值的溫度與濕度控管,因此在工廠內另有特別存放雲杉木的保存室。(如下圖)
儲藏室的所有木材在畫完基本圖形後,就會被移往隔壁的製作區,由木材師傅們開始進行裁切、磨光、組合、雕刻等等的作業,每一道程序都可以再細分為好幾個由淺至深的步驟;下圖中的師傅是在執行第一道工,也就是針對一批木材沿線做一個大概的切割,之後再進行細微切割。
接下來,需要把切割過的所有木頭切面磨平,而根據不同部位的木頭,會有不同的磨平機器來執行,像是下圖一這台就是磨小配件的例如琴腳,下圖二是磨琴頸的機器。
(圖一)
(圖二)
在上面的圖二中,可以看到旁邊的琴頸已經有安裝調音栓的穿孔,而穿孔機器就是下圖中這一台,根據不同型號還有撥鍵琴與踏板琴的不同大小,穿孔位置都不一樣,所以檯面上佈滿不同的數據用來固定琴頸,再來會利用精密的電腦程式調整機器的執行數據進行穿孔作業。
另外旁邊還有一台比較小台一點的,是專門給電豎琴"DHC"的穿孔機器,因為電豎琴有內建電子裝備,所以除了木材之外還有碳纖維做琴身架構,所以需要才會另有專門的穿孔機,而從下圖中也能看到大概的穿孔作業。
(圖/師傅手上電鑽不是在幫豎琴穿孔唷!他正在拴緊用來固定琴身的固定器,為了不讓琴身在穿孔過程中移動而影響穿孔間距,因此拴緊的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唷!)
(圖/琴身固定後,確認電腦數據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可以看到上方的穿孔機已從後方移動到琴身上方。)
(圖/開始進行穿孔動作。)
緊接著,我們來到木製中的組裝區,組裝的步驟繁多,而最主要進行的兩個組裝部分是"音箱"與"底座";所以在這空間有趣的是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木材零件,就會知道平常我們看到的整台豎琴,是透過如此多的細節來組合拼湊成型,才明白到這中間的過程是多麼的不簡單。
(圖/師傅正在進行的是音箱內部的組裝。)
(圖:撥鍵琴的音箱內部)
(圖:師傅們將音箱與音箱邊木組合處上膠後,會運用大量的壓力夾將其黏著及固定。)
組裝區內還有另一部分,主要工作是進行"琴柱"的組裝製作及雕刻,我們參觀當天剛好這一區沒有在作業,但可以看到製作琴柱的木材零件、執行機器和半成品。
(圖/兩圖都是琴柱木材組合與雕刻機器)
(圖/三張圖都是豎琴琴柱雕刻半成品)
而這張照片,就是在組裝區完成的豎琴琴身,在外面排排掛等待著進入豎琴製作的下一個階段,不過…咦?怎麼只看到踏板琴呢?
剛剛那區絕大多數都是踏板琴木材的組裝,雖然也有看到他們組裝撥鍵琴音箱內部,但其實有另外一區是專門組裝撥鍵琴,因為撥鍵琴的組合流程相較於踏板琴要少一點、簡單一點,就全部集中在一起組合,所以在這區只會看到撥鍵琴的木材組合配件(如下面三張圖)。
(圖/撥鍵琴木材組裝區)
(圖/撥鍵琴木材組裝區)
(圖/相同於剛剛組裝區的壓力夾,這裡撥鍵琴的音箱內的邊調組裝也需要用大量壓力夾來黏合及固定。)
所有木材經過這組裝區後,會稍微告一段落,雖然還沒有整台豎琴的成型,但這是因為在上金屬零件配備之前,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驟要做!
這步驟總共分為四個動作:『上色和上漆』、『放乾』、『磨光』、『無塵室』。
『上色』和『放乾』就如同字面的意思不難理解,『上漆』的這個漆是特別針對木頭的保護,讓木頭免於濕度與氧化的危害;『磨光』是讓色澤和保護漆更加工整均衡和服貼;根據執行長所介紹,在這四個動作的過程中,前三步驟是歷時最久也是豎琴製作中最需要耐心的一個階段,除了放乾會需要等待,這前三動作也會一直重複大約六次以上,因為木頭有很多氣孔,單用一次無法填平所有氣孔,所以需要反覆這三個動作直到木頭氣孔都被填平為止!然後,第四動作的『無塵室』也是木材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在經歷重複多次的前三動作,確定木材的氣孔都已被填平、木材表面顏色光亮均勻,就會被送進『無塵室』進行最後的保護漆上漆,因為是最後一次上漆,不容許任何可能的空氣中灰塵沾染在琴與漆中間,所以才有無塵室的存在去進行這最後的木材保護動作。
(圖/師傅正在為豎琴準備上色中,其實師傅背後牆上有很多色瓶,可惜沒有拍到入鏡。)
(圖/第一動作中的上漆,不用上色的原木會直接進來這裡上保護漆)
(圖/第二動作的放乾,前面這兩台大概是剛進行第一次的上色和上漆動作,和背後那幾台已經經過多次前三動作的琴身,就有明顯不同。)
(圖:師傅正在進行的是第三動作的磨光。)
「金屬裝置與零件生產區」
從木製區轉來這個金屬裝置與零件生產區,不只工作內容和場景大不同,連空氣中瀰漫的味道都不同──>木頭味和金屬味!執行總監解說到,為了可以掌握CAMAC每一台豎琴的每一個細節品質,因此在這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把所有零件生產轉回CAMAC工廠,特別是這些金屬裝置與零件,也是會影響豎琴的操作品質,所以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都需要謹慎小心;因此,進入這個生產區後除了映入眼簾的幾座大型生產機器,左手邊有一排排的像實驗室的房間,在機器生產完零件後,還需要經過一道道人工程序加上顯微鏡,來嚴格把關所有零件的品質和穩定度,然後才會進入組裝區進行零件的組合。
(圖/機器一字排開的「金屬裝置與零件生產區」,左手邊未入鏡的是一排像實驗室的房間,由於零件需求很大,機器幾乎是沒有停止的運作,例如眼前這台機器就是每天24小時幾乎全年無休運作,但會有工作人員固定檢查機器設定,之後也會再經由檢測室透過顯微鏡嚴格把關每一個細微金屬零件。)
另外,值得跟台灣的朋友們介紹的一點,也是讓我們台灣人可以很驕傲的,就是CAMAC在今年新進了一台大型機器,就在這「金屬裝置與零件生產區」,當天我們確認機器標籤時,發現這台機器是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Jakez也表示,這台機器是製作這一環零件中最頂級的機器(下圖一、二);初期為了要能製作出適合CAMAC豎琴的零件,因此CAMAC工程師們聯手打造出專屬CAMAC的機器(下圖三),就這樣生產了很長一段時間,到最近因為工廠陸續在擴大和更新,所以是一個機會尋找更好的製作機器,以保持提升豎琴零件更好的品質,而到處尋訪的結果,就找到這台由台灣製造的機器!Jakez還很親切地說要感謝我們台灣的技術,讓他們擁有最棒的機器,打造出高品質的豎琴。
(圖一/這台就是我們台灣製作的金屬生產機器唷!)
(圖二/在機器上面還有中文標誌呢!真的很有意思~)
(圖三/可以看到左上角的標籤是"CAMAC",因為是由當年一群優秀的CAMAC工程師聯手打造出這台機器,經過多年的貢獻,已經功成身退的退休囉!)
當零件都被組裝到一個階段,這位美麗的法國女士就在這裡做檢查和校準,因為我們也可以看到檯面上這塊金屬面板也差不多成型,接下來就要準備上琴,所以這步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其實從開始參觀到現在,小編覺得每一環都非常重要XD)
另外下面這張照片,用一個透視圖的方式,讓我們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踏板琴上方機械內部的運作,這部分主要操控著當我們腳踩踏板時,會牽動上面的零件,而產生音高的升降作用,這部分的機械原理是豎琴發展史上很大的突破和進步;在17、18世紀的時候還只有單一動作踏板豎琴(singal-action padel harp),也就是踏板地方只有兩個凹槽,只能做升半音的一個動作,所以能演奏的調性自然也有限,直到19世紀初,Sebastien Erard發明了一個關鍵的連動零件,放在控制每條絃的長型線型零件前方,因此才能製作出現代我們所演奏的雙次動作踏板豎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讓下方再多一個凹槽,使每個音都能彈奏三個半音。這部分讓我們不禁對古人的智慧再度感到非常敬佩,儘管Erard豎琴沒有在生產了,但Erard的智慧結晶卻流傳在每一台現代豎琴裡面,也因Erard開展了豎琴演奏的可能性,才讓我們現在有更多的豎琴音樂創作。
此篇小編的不專業工廠巡禮記,也差不多到了巡禮的尾聲,因為參觀完木製區和金屬裝置與零件生產區這兩大區後,接下來就是整台豎琴的組裝固定,然後進入不斷重複的測試、校準和檢查的階段,確保豎琴的完整和穩定度,最後才能裝箱送出。
這一趟走完,深深對製作豎琴的所有參與人員趕到敬佩和感謝,這是一個需要高度耐心、細心的工作,而且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都是要用心經營才能製作出這麼一個美麗又精密的樂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