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巴洛克時期有兩位偉大的音樂家,一位是Johann Sebastian Bach(巴哈1685-1750),另一位就是創作今天這首曲子的Georg Friedrich Handel(韓德爾1685-1759)。Handel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並入籍英國,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幾乎一生的青春都投注在英國,一生創作多達六百多首各式的音樂 ,最著名的作品是《彌賽亞》(Messiah)、《水上音樂》組曲和《皇家煙火》(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此外,Handel還曾擔任劇院的音樂指揮和藝術總監,親自參加劇院的管理、技術協調等事務工作。

 

 

Georg Friedrich Handel 韓德爾(左圖) 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哈(右圖)

Georg_Friedrich_Händel.jpg  images.jpeg  

 

 

Handel把作曲的重心轉移到神劇後,常在上演神劇前或是兩幕之間,由他自己彈奏風琴協奏曲,他所譜作的風琴協奏曲幾乎都是為這目的而寫,而觀眾也很喜歡他演奏此類音樂;在1736年他創作了神劇『亞歷山大的饗宴(Alexanders Feast) 』,原本在幕間要再度演奏風琴協奏曲,但考慮到整個音樂與戲劇效果,豎琴的音色更適合這首曲子,便以豎琴來替代演出,而當晚演出的音樂,就是這首「降B大調豎琴協奏曲」!

 

神劇「亞歷山大的饗宴(Alexanders Feast)」 

 Alexander_Feast.jpg  

 

 

 

「降B大調豎琴協奏曲」的首演在倫敦的花園劇院首演神劇『亞歷山大的饗宴(Alexanders Feast) 』時在幕間演奏,由英國威爾斯的一位年輕豎琴家擔任豎琴演出,到1738年在倫敦出版的「風琴協奏曲集」中,韓德爾把此曲列為第6首,因此有時會以風琴型態演奏。全曲一共有三個樂章,以充滿了義大利風格中明朗的清純之美展開,而清亮的音色為音樂注入了歡樂,韓德爾的豎琴協奏曲塑造了另一個平易近人的音樂天堂;這首曲子是巴洛克時期少數使用豎琴的作品之一,因為本來就是神劇的休息時間,用以輕鬆演奏的音樂,所以沒有太多解說,而原是由豎琴與管弦樂演奏的音樂,可由於豎琴的曲目不多,因此後人就把這首音樂改編為各種搭配形式,讓豎琴在許多狀態下都能展現其優雅音色,逐漸成為豎琴演奏家們喜歡演奏的曲目。

 

 

hgconchp.png   

 

 

一開始的影片,豎琴家與管絃樂團演奏的只有第一樂章,所以下面這段影片,可以讓大家聽到完整的三個樂章唷~

 

 

 

 

或是大家對於「神童」的音樂表現有較多興趣,下面影片中這一位小小豎琴家絕對可以驚艷大家,她是來自俄國來自俄國莫斯科的 " Varvara Ivanova " ,而這影片是她6歲的演出!後來她16歲時更獲得以色列豎琴大賽的首獎,今年26歲的Varvara也持續的在豎琴界中發展。

 

 

 

 

 

0021.gif  影片中(第一個影片)的豎琴家 :Maria Graf(德國)

 

 

 

arrow
arrow

    豎琴中心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